Skip to main content

Apache APISIX 在移动云的应用

· One min read

我们有幸采访了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的陈焱山,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中国移动公有云建设发展演进历程,了解了中国移动云为什么选择 Apache APISIX 作为负载均衡网关,并且知晓移动云后续的发展规划。

我们有幸采访了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的陈焱山,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中国移动公有云建设发展演进历程,了解了中国移动云为什么选择 Apache APISIX 作为负载均衡网关,并且知晓移动云后续的发展规划。

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,对外也称“中移(苏州)软件技术有限公司”,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2014 年注资成立的全资子公司,公司定位为云设施构建者、云服务提供者、云生态汇聚者,三年内推动中国移动云业务市场份额进入国内云服务商第一阵营。自 2019 年中国移动启动“云改”战略以来,作为助力中国移动 5G+AICDE 战略落地的基石,移动云经过长足发展,已完成覆盖全国的“N+31+X”整体资源布局。同时,移动云积极打造“云网、云数、云边、云智” 差异化特色优势,在业务体量、产品种类、可售资源等方面均实现飞跃式提升。“移动云”品牌也充分发挥了云网一体、贴身服务、随心定制、安全可控的优势,打造 5G 时代“你身边的智慧云”,为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“强引擎”。

Q:非常高兴今天能跟陈焱山老师进行交流,可以麻烦您做下自我介绍,简单陈述下您现在的工作内容吗?

大家好,我叫陈焱山,目前就职于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 IaaS 产品部,主要负责分布式对象存储软件的整体架构设计与开发工作,负责对象存储、API 网关的技术选型与方案落地实践工作。在分布式存储领域这块还是有比较丰富的经验的,深度参与了移动云的建设发展历程。

当前,我主要关注于对象存储在交互编排、流量治理等方面的能力,促进我们第四代对象存储产品进一步实现架构升级。同时,我们也希望能够基于 Ingress Controller 的能力,来实现统一流量访问入口,并包括灰度发布、流量管控等功能。这些是我们当前正在做的一些工作。

China-Mobile-ChenYanshan

Q:您说的这些内容多少都与 Apache APISIX 有关联,您在今年 ApacheCon 亚洲大会上也有一场分享,想问下您会带来哪些精彩分享?

首先,我会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移动云对象存储产品 EOS 的整体发展和演进过程,同时重点介绍我们是如何基于 Apache APISIX 实现对象存储流量治理的,做了哪些工作,又是如何进行实践。最后对我们未来的架构演进做了一些规划说明。我们对象存储的整体演进过程主要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,对于 Apache APISIX 引入主要是从第三代开始引入的,确实给我们产品在架构上带来很多便利。

  • 第一代:从 2008 年开始投入自研,同年发布了我们的第一代对象对象存储产品;
  • 第二代:主要基于开源 Ceph 实现深度定制,实现了接口的标准化,支持 AWS 的 S3 标准接口和 Openstack 的 Swift 接口协议,同时丰富了大量的功能特性;
  • 第三代:主要解决内部一些专业公司海量数据上云需求。在第三代产品中,我们在性能上实现了一个新的跨越,单一存储桶同时支持百 PB 容量和百亿对象规模,入口带宽达到 Tb/s 级。同时,我们还引入了很多子模块,包括七层流量治理以及可观测系统。七层流量治理模块是基于 Apache APISIX 实现的,主要用于实现业务流量的分离治理;可观测系统则主要是实现了数据的采集、告警以及日志分析功能。
  • 第四代:也是全新一代架构,支持跨区域全局纠删功能,支持 AZ/Region 级容灾。在流量治理方面,支持基于 Apache APISIX 实现的跨地域请求调度能力,支撑极致的业务连续性;同时系统可观测性进一步提升,落地了集中化日志分析系统。在可维护性上首次引入了自动驾驶服务和交付编排服务,能够自动有效收敛故障范围,减轻运维压力,实现故障隔离和自愈能力。

Q:从您的讲述中可以感受到,这个系统不仅非常庞大,而且还非常重要。对于这样重要的系统,为什么会选择 Apache APISIX?主要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呢?

是的,在技术选型初期我们也调研过很多的 API 网关,包括 Nginx 等,不过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 Apache APISIX。Apache APISIX 不仅能够满足当前的业务要求,同时还能在系统可用性、可维护性上为我们提供比较多的思路和选择,跟我们的整体产品演进规划和技术栈比较吻合。归结起来选择 Apache APISIX 主要基于以下几点:

第一,内部驱动产品架构优化需要,促使我们开始在一些技术架构上寻找更高的突破点#

在 2019 年的时候,中国移动从集团层面提出了“云改”战略转型,随后我们云能也就成了整个移动在云改转型上的战略支撑点。这也促使我们要在产品系统架构上做进一步的优化,能够满足未来 3~5 年以上的发展需要。不仅需要在功能和性能上进行提升,而且需要在可维护性、可观测性等方面上来引入更多的组件,来保证我们系统的稳定运行,提供可持续的、有保证的 SLA 服务等级。

第二,基于自身业务实现需要,同时 Apache APISIX 功能插件全面,业务场景匹配度高#

因为自身业务对网关能力的需要,我们通过对自有业务需求进行详细梳理分析,这其中就包括精细化路由、内/外网隔离以及访问控制,自动熔断保护,跨 AZ 请求调度等场景。同时,“运维友好”,这方面 Apache APISIX 做得非常好。

大家都知道,Apache APISIX 能够友好对接 Prometheus,前面我提到的可观测系统,它就是基于 Prometheus + Grafana + Loki 来实现的,所以之所以选择 Apache APISIX,很重要的一点是它能与我们现有的技术栈完美结合,这些都是我们比较看重的。

此外另外还有一个关键点,这也是 Apache APISIX 与其他网关产品的重要区别 —— 全动态加载,因为我们更希望所有的插件、路由都能够动态的扩展,这些是 Nginx 这样的产品所不具备的。举一个简单的应用场景的例子:前面我有提到过我们有一个子系统叫自动驾驶 Manager,当我后端的索引存储空间不足时,我们就是通过 Manager 自动使能一条默认高优先级的路由,禁用 PUT 和 POST 等功能,从而实现自动后端保护。

第三,对社区开源文化的认同感#

和其他网关产品不同,Apache APISIX 是 Apache 开源顶级项目,孵化时间也是最短的,足见项目的成功,产品已经被很多企业应用于生产环境下。此外不得不说社区也是十分活跃的,代码贡献者和使用者都非常多,与社区的沟通交流方式也很多样化,比如 maillist,issues,QQ 群,微信群,线上线下的 Meetup,沟通起来十分便捷且迅速有效。社区大佬也十分友好,乐于回复大家的提问。所以我们对 Apache APISIX 社区的未来也是非常看好的。

另外,Apache APISIX 的全产品线做得也非常好,包括 K8s Ingress Controller,以及 Service Mesh 等,虽然这些技术栈我们当前还用不到,但我觉得社区在产品定位、发展方向上都是非常清晰的,这也给了我们更充分的信心。

Q:就像您说的,其实 Apache APISIX 不仅是希望能够满足用户当前的需求和架构的设计,我们更希望能够满足大家 3~5 年,甚至更长时期的架构变迁。现在 Apache APISIX 有跑在中国移动的一些业务系统上吗?

有的。从我们的第三代对象存储产品开始,我们除了解决容量、性能以及扩容性的问题之外,我们还利用 Apache APISIX 来解决我们七层流量治理的需求。第三代对象存储从它的研发历程来看,前后加起来还不到半年的时间,并能够在 2020 年 7 月的时候在移动云十期中完成上线运行,主要服务于内部的一些专业公司数据上云的需求。主要是存储用户的一些摄像监控数据,所以对带宽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。目前整体投入生产运行已经有一年多了,从接入层到后端服务的运行情况还是非常平稳的,几乎没有出过什么问题。

Q:在使用 Apache APISIX 的时候会做一些二次开发吗?另外,这些二次开发的成果是否有计划回归到社区呢?

二次开发是有的,而且还有不少。

针对一些通用的功能,我们也会把他们贡献给社区。但我们的一些开发内容都是为了满足一些特定业务场景,比如跨 AZ 请求调度。该功能主要是面向我们第四代对象存储,它是一个全局跨域的版本,支持 AZ 级容灾,所以对业务的连续性要求非常高。为了解决请求调度的一些需求,我们在 Apache APISIX 上写了一个 Plugin,然后去运行。

通过这个 Plugin 的请求,首先会选择本节点上游去处理;如果本节点上游出现问题,就会转向到本 AZ 内的其他一些上游去进行处理。如果本 AZ 所有上游都出现故障的时候,那就直接采用跨 AZ 的请求调度处理机制。这样一来,我们整个业务请求的过程中,即使出现 AZ 级的故障,请求还是能够被正常处理。换句话说,我们利用 Apache APISIX 做了一部分 “多活” 架构的实现。

Q:除了 Apache APISIX 现有的功能之外,你们后续还会有一些什么样的计划吗?

我觉得后续的话,我们应该主要会围绕这几个方面开展。

第一,容器化编排和统一入口#

因为我们现在主要在开发第四代对象存储,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实现所有组件的容器化部署编排。这中间既有数据面也有控制面,控制面我们已经是 K8s 化了,当前正在做数据面组件的容器化部署编排工作。对于外部访问需求,我们也在采用 Ingress Controller 来统一访问入口。

第二,将更多的功能前置到网关层面来处理#

前面我有提到,在我们的控制面有多个子系统,后续我们希望把流量治理与一些自动驾驶、可观测子系统能够更多的去融合起来,通过实现故障自愈、故障隔离等功能,从而保证产品对外的访问能力,这也就要求我们匹配更多的业务场景能力。

另外,我们现在的网关接入层主要是实现了流量转发控制功能,而原来后端的认证、鉴权的那套逻辑是由业务逻辑层处理的,后续会考虑把这一部分内容统一前置到网关层面来处理。在数据迁移这块,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,迁移过程还不能影响业务的连续性,不过我们也已经有了基于 Apache APISIX 的可行方案。

第三,社区代码贡献上要加大#

我们也会在这块加大人员投入,与社区有着更积极的互动,参与到社区的开发当中,为社区的发展做一些回馈,这也有利于打磨我们的产品。

第四,推动内部技术栈的统一#

目前在我们内部还存在多种技术栈并行的情况,同时也有多个团队在使用 Apache APISIX 网关,后期我们也将通过沟通,梳理业务模型,实现技术栈的统一,避免重复造轮子的情况发生,最终实现技术栈的统一,形成统一基座能力。

Q:感谢陈老师,看来 Apache APISIX 在中国移动后面应该可以适用更多的场景,发挥的更多作用了。